EN

行业快讯|深挖原料创新,原料大省发出“最强音”

2023-10-28

导读:本次沙龙是一次溯源之旅,汇聚了产业内各领域的代表,共同围绕合成生物学及原料创新进行探讨和思考,纵向挖深原料创新方向,溯源化妆品原料。


近日,由原料门、美妆头条主办,山东省日化行业协会、山东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协办,华熙生物、杉海创新、润辉生物特别支持的第二届化妆品原料应用高端沙龙在华熙生物济南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众多大咖围绕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探讨及原料创新命题,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火花。

▲山东省日化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桂欣


山东省日化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桂欣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沙龙是一次溯源之旅,我们汇聚了产业内各领域的代表,如法规方面的山东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副理事长唐子安、全产业链平台化的华熙生物、做原料的润辉生物、做原料技术创新的杉海创新、配方师阚洪玲等,共同围绕合成生物学及原料创新进行探讨和思考,希望能纵向挖深原料创新方向,溯源化妆品原料。”

深挖原料市场 以创新驱动发展


虽然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原料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92万吨和90.15万吨,市场规模达110.74亿元,其中,护肤品领域原料占53.7%。随着下游化妆品制造业对原料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中国化妆品原料需求总量将达到99.38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122.38亿元。


在此发展势头之下,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原料企业,部分原料甚至比肩国际水平。当前,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在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了下一个发展阶段。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学平


“目前原料市场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国家重视、科研机构单位参与、资本扩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等因素,为原料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驱动着原料市场向前发展。”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指出,“目前我们原料库的储备量仍远远不够,要寻求突破,需要结构性、规划性地去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市场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应该要先知先觉,有意识地规划前路,做好化妆品源头创新。”


基于对原料研发的重视,华熙生物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据了解,目前华熙生物济南研发中心占地12000平方,拥有一支260余人的研究团队,埋头深耕原料研发,持续实现原料创新,为下游化妆品赋能。


而原料创新研发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润辉生物技术(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姬胜利


“我们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把全世界的多肽研究了一遍,发现美国有1100多种,欧洲大概有1700多种,中国的多肽才不到一百多种,发展空间很大。”具有医药研究和产业化背景的润辉生物技术(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姬胜利表示,“以前做药物产品时,我们就养成了认真、严谨和GMP管理的习惯,并将做药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做化妆品上,潜心专研功效型化妆品原料,研究和开发组成生命的三大物质:核酸、蛋白质多肽、多糖在医美和化妆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料的功效、稳定性和质量。”


随着原料端的不断革新,原料生产工艺技术和应用技术也释放出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技术创新成为原料创新的重要支点。


▲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洋


沙龙现场,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洋介绍了最近较为火热的“超分子技术”,他说道,“杉海创新的超分子应用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如超分子共晶/离子盐技术、NaDES 定向萃取技术、超导协同促渗技术、生物酶绿色催化技术等,进行原料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对传统功效原料进行升级,打破原料的壁垒,克服已知局限,如提高物质溶解度、稳定性、组合物兼容等,充分释放原料的潜力。”


这一创新技术获得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9月22日,欧莱雅集团首投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其在美妆领域全球领先的超分子技术应用。


并且在应用技术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方向。

▲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百


“做药和化妆品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化妆品比做药要更难。药物有四要素,分别是活性物、功效宣称、剂量和医疗途径(口服、注射、透析),而化妆品选用了最困难的透皮吸收,还要安全有效。”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百表示,“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开发出了成本可控而且安全有效的纳米晶片,且获得了二类医疗器械证书。”


这个技术在功效护肤品当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纳晶辅助功效原料的无创透皮吸收,帮助功效原料合法合规地获得功效可视化、效果即刻化、品牌差异化的优势。

▲天津嘉氏堂总经理李红艳


对此,同为药品研究出身的天津嘉氏堂总经理李红艳颇有共鸣,“十几年前,我提出了以药品研发生产的标准来做护肤品的理念,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做功效。随着新条例的出台,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保湿类产品,其他都要功效性评价,这其实与药品的研发思路殊途同归。”

▲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彬


▲杰凯生物总经理赵凯


此外,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彬、杰凯生物总经理赵凯从自身企业的深耕沉淀出发,分享了自身领域内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合成生物未来发展探讨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化妆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是一个结合了基因工程、代谢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大数据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应用领域,可以通过高效构建优化工程菌株并结合生产发酵及后提取工艺快速推向生产,能够实现新原料的生产创造,提高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为我国的化妆品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华熙生物工作室负责人周伟表示,“如在化工行业,利用合成生物学通过对酶的设计和改造能较好地解决属性的控制,保证产品的批次之间的稳定性。合成生物学可以帮助化妆品行业解决一些源头上的问题,比如实现量产、功效作用等。”

周伟举例道,基于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中取得了最新进展,成功研发了新产品BloomcollaTm 重组IlI型 人源化胶原蛋白(“COL3-MD”),其具有胶原蛋白重复特征序列和较高的活性与稳定性,在皮肤和粘膜伤口的修复和愈合、抑制疤痕形成、改善皮肤问题、保持皮肤紧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上海浦恩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明强


上海浦恩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明强认为,“合成生物学是多学科融合,在化妆品产业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可持续发展方面、原料升级方面。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要求,但我们可以在原料端做出更多探索,以改善原料生产负担。”

▲湃肽原料事业部总经理市场部经理黄毅


湃肽原料事业部总经理市场部经理黄毅也表示期待未来能看到合成生物学在多肽中有突破性的应用,以实现多肽的产业化,实现真正做到中国人用得起的多肽。


然而,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应用领域,虽能让传统产业工艺焕发新生机,但也潜藏着巨大的挑战。


“合成生物学不是件简单的事。”在陈兵洋看来,当前合成生物确实很火,但核心竞争力是在工艺控制上,如果在菌种、选品上把握得不好,或者说市场能力比较差的话,可能会面临比较痛苦的过程。

▲广州优科生物副总经理黄福山


广州优科生物副总经理黄福山也表示,“合成生物技术确实是一个热点,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还需要高平台和技术来做支撑。”


对此,郭学平指出,“合成生物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做出来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成熟期,就目前来看现在合成生物学还不是成熟的生产模式。所以大家要对合成生物学这个热度保持一点冷静。”


美妆产业专家姚永斌

“合成生物学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赛道大热之下,必有泡沫。方向是向好的,但具体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行业同仁共同去推动。”美妆产业专家姚永斌总结道。


共同协作

打破国内原料困境


实际上,国内并不缺好原料和好企业。

沙龙上,众多行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当前国内原料市场存在一个普遍现状——被国际企业“贴牌”问题。


▲华熙生物研发工作室负责人阚洪玲


“现在基础大料仍多使用进口原料。”华熙生物研发工作室负责人阚洪玲表示,“但我认为其中存在一个矛盾组合体,实际上我们有许多国产原料被部分国际公司拿去‘讲故事’了,或者出海包装后再销向国内。”


▲上海绿蝶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阳


“其实中国本土原料企业实力是很不错的,但部分原料被许多国际公司‘拿过去’了。”上海绿蝶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阳表示,“早期的标准和市场造成了大众对中国原料便宜不好的错误认知,现在许多品牌方仍存在一个观念,减少犯错的几率是使用进口原料,以此来标榜高品质,使得产品开发时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原料。此外,中国品牌对国产原料的错误容忍率比较低,要求会高于进口原料。”


显然,当前国内化妆品市场对国际原料仍持有“进口滤镜”。


即使国产原料在研发和技术上得到极大提升,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追赶甚至超越,仍未能在公众心中获得与之实力相匹配的形象认知。

▲山东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副理事长唐子安


“国际企业已经在一步一步地控制基础原料的生产,基质原料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等在国内要引起重视,否则在化妆品基础原料上还要受控于国际原料。”山东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副理事长唐子安指出,“此外现在精细化工企业与产品企业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


“实际上,国内许多化妆品企业可能并不知道要用什么原料,要如何说服市场用这个原料。”陈阳指出。


要打破这些困境,任重而道远。


唐子安表示,“所以,原料的科技升级,需要化妆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以及院校、研究机构、媒体等共同协作提升与创新,多做交流,实现市场信息对等,强强联合。”


阚洪玲建议道,“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活性物的思路,把机理研究透彻,做深做透,用科技故事赋能品牌,把优秀的中国原料传播出去。而作为配方师来说,我用好中国原料和中国成分,就是对中国原料的支持。”


▲美妆产业营销专家、美妆头条董事长张兵武


对此,美妆产业营销专家、美妆头条董事长张兵武持相同意见,“国产原料实力并不差,但传播较弱,我们更需要走出去,即便原料是上游产业,也需要做好教育认知,做好科学传播。作为传媒,我们希望能帮助大家讲好原料故事,为每一个优秀原料摇旗呐喊,让大家看到中国企业的闪光点。”



未来中国化妆品原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仅靠某一个头部企业是不行,分散、不集中的力量也是难以前进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行业者的共同努力。正如唐子安所言,“资源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中国原料向国际原料进一步靠拢,而不是一家独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原料企业、化妆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各方机构的深入交流和密切合作,中国原料市场正在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陆春燕





关于杉海
杉海领航人
杉海简介
企业愿景
集团荣誉
产业领域
产业布局
产业链覆盖
集团旗下公司
新闻动态
集团动态
相关资讯
社会责任
视频集锦
科研实力
原料功效成分开发
超分子改性技术
研发团队
研发平台
定制服务
OEM/ODM一站式服务
人才发展
人才理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ADD: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南山智园崇文园区2号楼20-21层TEL:400-001-3935